答:這兩個可以。心裏放鬆,帶着愛去做,不要討價還價(比如我放生多少就健康多少)。
問:膻中是個什麼穴位?
答:情緒中心。
問:起什麼作用?答:上下通達。
問:經常按摩對乳腺病有用嗎?
答:有。
問:腿疼一般在表達什麼?
答:我撐不住了。
問:那怎麼辦?
答:都撐不住了還不休息。
問:上肢發麻、手發涼是什麼?
答:拒絕。
問:痛風和情緒有關嗎?
答:有。
問:什麼情緒?
答:自暴自棄。
問:怎麼理解?
答:痛風的人一般都有極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暴飲暴食。
問:爲什麼會有這些習慣呢?
答:難以言說的痛苦。
問:痛風的意義是什麼?
答:只有那種難以承受的痛纔會提示自己還活着。
問:那怎麼辦?
答:接納痛苦,穿越痛苦,那一邊是平靜。
三,乳房、卵巢與膻中
問:爲什麼會得乳腺增生呢?
答:生氣。
問:那乳腺癌呢?
答:長期鬱積。
問:那卵巢疾病呢?
答:仇視女性身份。
問:那怎麼辦?
答:接納自己。愛自己,先愛自己。
問:兩種病一樣嗎?
答:一樣。
問:爲什麼會得乳癌?
答:不愛自己到了什麼地步。自我攻擊。
問:怎麼調整情緒心態?
答:不愛自己到了這種地步還不醒悟。
瞭解這些後,你可以看看身邊生病的人都需要什麼以及你目前的首要心理問題是什麼。又或者你知道目前自己的情緒較多出現及停留的狀態是什麼,需要同時注意預防怎樣的身體疾病。
邁入二十一世紀。我們的醫學日新月異,許多疾病都找到了治療的方法,但自然界卻有它自己的循環。就在我們以為醫學已經有所突破之際。千奇百怪的疾病卻一一出現,讓人措手不及,到底疾病的成因是什麼呢?你知道有些疾病是因為心理因素而產生的嗎?你相信一個人內心的痛苦會成為疾病的根源嗎?許多研究報告指出:除了天天運動,飲食均衡之外,保持愉悅的心靈也能讓你遠離疾病,身體與心靈之間的微妙關係。的確讓人感到好奇。
有些被醫生宣告患了不治之症的患者透過心靈的溝通竟不靠藥物就讓身體恢復健康,這類報道經常可見。看著這些在鬼門關走一遭回來的人總是笑容滿面,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所以。人的心靈確實有治療自己身體疾病的能力,但是。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功效呢? 從心靈的角度來探討一下,所謂的疾病的一些成因。一般的醫學對於肉體的疾病,當然都是用肉體的角度來解讀。這個人肉體他感染了細菌因此生病了。或者說這個人身體長了腫瘤,那麼就把腫瘤切除掉;或這個人他得了某一種疾病。腸胃或是器官的問題,那麼,從器官去處理,所以一般的醫學都是從肉體的角度來解讀這種問題,那這樣的話就會陷入一種情景。就是說,只看肉體的問題,從來沒有去思考這個人的心靈到底怎麼了。也因爲這樣,很多醫學觀念就是用所謂的鋸斷啦、切除啦、殺死細菌啦、割除腫瘤等等的觀念,但,這些觀念很顯然是對肉體的另一種傷害。
有很多肉體的問題是來自於他心靈。心靈先有了問題之後,肉體是最後呈現的一個答案。那爲什麼是這樣子,因爲心靈有了問題、心靈有了創傷的時候,它沒辦法尋求解脫的時候,它只有透過肉體來表達。那肉體的表達通常是最後的一個警訊了。一般的醫生沒辦法瞭解心靈這個層面的時候,他從肉體的角度來看,他只有針對你的肉體來處理,不是開藥給你就是打針或手術。
我們去醫院裏面去掛號掛了老半天,排隊排了好久,等到醫生叫你進去的時候,你會發現,醫生他會問你說哪裏不舒服呀,這邊看一看,那邊打一打、敲一敲,不到三分鐘你就出來了,那麼你領了一堆藥回去,你也會想:到底醫生有沒有真的瞭解我的疾病的狀態?那又有哪個醫生會問你說,能不能告訴我,你最近發生了什麼事?能不能告訴我你內心的感受是什麼?沒有一個醫生會這麼樣地問,很顯然,他還是把你的肉體當作某一種器具來看待而已,而這樣的話,他沒辦法完全瞭解你的心思。
其實,有很多的疾病是來自我們心靈的問題所創化的一個現象,既然是這樣的話,一定是我們的心先產生了一些狀況,當這些狀況沒辦法解決的時候。它纔會透過肉體來表達,所以產生疾病的部位會跟心靈的事件有一些相關聯性,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象徵和代表。
頭部疾病的心靈成因。當一個人他的頭部有了問題的時候,比如這個人常常頭痛。那代表這個人現在有一個什麼狀況?有很多的事情困擾着他,有困惑的事情想不開,所以導致他頭痛,那麼也就是說頭痛的成因,並非是頭部真的在痛;其實我們觀測到,很多頭痛病並不是你頭部真的在痛,而是心靈的問題,心理的狀態,只是可能目前很多的工作壓力或很多的事件涌進來,讓你想不開而已。那所以頭痛並非真的痛,除非是你的頭真的撞到牆壁上,撞到哪裏長了一個包,那一種痛又是另當別論了,那是肉體的痛;所以從這個現象來看。就是頭痛並非肉體的痛,那你吃藥,請問有用嗎?很顯然,藥物是控制肉體用的,並不是控制你的心靈用的,那控制肉體來解決心靈的問題,好像會隔靴搔癢的那種感覺。所以,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肉體的疾病其實是心靈創造的另一種現象罷了。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爲什麼會是假的,你會講說,我明明是痛得很痛,我明明感冒得很嚴重的。我明明感冒咳嗽,我明明流鼻水,我明明胃痛啊,怎麼會是假的,痛難道是假的?其實。那只是一種現象罷了,因爲人的心靈必須透過肉體來表達他的某一種觀念跟想法,肉體他會表達他的一些徵兆給你。
眼睛&耳朵疾病的心靈成因。如果一個人眼睛有問題,代表這個人怎麼樣?他有他不想看到的事件、或者他不想看到的人,也就是有他面對不想看到的人事物,所以導致他眼睛會有問題; 如果一個人耳朵有問題的話,比如他有重聽,那代表這個人有他不想聽的東西,尤其如果耳朵有重聽的人,你注意觀察他的家人,他的家裏一定是有個人對他特別特別的嘮叨,那這個人就會怎麼樣?耳朵會重聽,因爲他不想聽了。
呼吸器官疾病的心靈成因。除了耳朵眼睛以外,我們再看看鼻子的問題,有很多人有鼻竇炎的問題,或者鼻子過敏,當然鼻竇炎的很嚴重的甚至要開刀,其實鼻竇炎的你注意看,他從小到大,一定是有一個人管教得他非常嚴格,可能是爸爸,可能是媽媽,通常是父親。如果,他的父親管教他非常嚴厲,常常打他、罵他,而且限制他很多,當這個孩子被限制、被管教的時候,他的鼻子、呼吸器官會受到壓抑,所以他就產生了鼻竇炎。而且你注意看,一個鼻竇炎的人呢,他一旦離開家裏,自己在外面生活,這個現象好了,一旦他又回到家裏,奇怪,又復發了,那很顯然,他的壓抑來源是他的家人,那麼最有可能是他的父母。所以說,一個人受到壓抑受到限制,鼻子或者他的呼吸器官也會產生問題,因爲一旦被限制的時候,就是我們講過,比如父母對這個孩子過渡的關愛,過度的限制,過度的壓抑,我們稱之爲窒息的愛,那麼這種窒息的愛會讓孩子怎麼樣?沒辦法喘息,沒辦法呼吸; 比如最常見父母就是說,因爲你這個支氣管不好,常常感冒咳嗽和氣喘,所以我不准你吃冰,不淮你亂跑,不准你跑步,跑步會喘,晚上睡覺不淮吹冷氣,不準直接吹電風扇,不準吃西瓜,不準吃什麼,父母親對這個孩子太多的限制的時候,這個孩子被限制得死死的,他只有喘氣給你看了,因爲他已經沒辦法呼吸了,所以一個孩子會氣喘、會感冒,來自於他被壓抑被限制,他已經被你限制到沒辦法呼吸,他只有喘給你看。一個孩子常常感冒咳嗽,常常氣喘的人,他周邊的父母親一定有這樣的人,其實要解開這個結很容易,只要管教他的人或者父母親,鬆開這些限制,尊重孩子的需求,這個孩子的感冒、支氣管的問題、氣喘的問題馬上會好,而且根本不需要打針吃藥,所以我纔會說,生病是假的,他只是心靈現象之一而已。
嘴巴疾病的心靈成因。那除了鼻子的呼吸器官以外,我們再來講嘴巴。嘴巴是一種表達,如果喉嚨有問題,或者是沙啞,或者是嘴巴的疾病,口腔的疾病,那通常是跟表達有關,也就是這個人有一些話想講,但沒有講。那有人會認爲,反正我講了也沒有用,我講了也不能改變,所以他不想講,這樣的話他喉嚨會有問題;另外一個是口腔裏面,比如,一個人常常有口臭,那麼代表他有隱瞞的事情,不敢讓人家知道的事情,那也會有口臭;另外一個是口腔的,所謂的牙齒的問題,牙齒如果常常有問題,比如是牙齒動搖或是牙齒痛,那麼,通常跟決定有關。怎麼說呢,一個人對一件事情遲遲沒辦法下決定的時候,他的牙齒就會動搖。我們透過溝通很清楚觀測到這個點;牙齒居然跟決定有關。
脖子疾病的心靈成因。脖子最常見的疾病就是甲狀腺腫大的問題,我們溝通發現到,一個甲狀腺有問題的人,他通常過去有被羞辱、有感覺到恥辱的事件,就是感覺到很可恥很恥辱的事件,那麼通常也跟性有關,所以他覺得性是可恥的。所以他就甲狀腺產生問題;那麼這種人通常他也就是一種——他沒辦法爲自己而活,他通常是爲別人而活;就會在甲狀腺裏面出現問題。但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種種現象,都是心靈的成因,今生今世的心靈成因,及可能造成的肉體的現象,但不是絕對;因爲,有的疾病是來自於前世的問題,或來自於小時候父母家庭的影響。不一定說一定都是我們講的那種現象;
但我只是想說,你的心靈的狀態,會造成這些疾病的一個現象的可能性而已,但它絕對不是絕對的。 第247章
雪景看著煥然一新,毫無任何傷害的墨九狸,心裡暗暗咋舌,自家主人果然是變態啊!這麼多雷劫劈下來都沒事,也太強悍了吧……
墨九狸看了眼中間的一團黑色光芒,撇了撇嘴問道:「小墨蓮,你不出來么?」
小書等人聞言,全部有些呆愣的看著黑光,只見剛才一直毫無反應,只是微微閃爍的黑色光芒……
此刻忽然一陣黑光大現,接著在墨九狸等人面前的半空中,漂浮著一根通體漆黑如墨,帶著一股壓抑力量的蓮花杖……
大概有一米左右的長度,比鞭子微微粗一些,墨九狸伸手剛好握的住!手柄處兩朵墨蓮栩栩如生的鑲嵌在上面,一襲紅衣的墨九狸,手握蓮花杖,如同一個妖嬈的魔術師一般美艷奪目……
「主人,這是小墨蓮?」小書詫異的問道。
「沒錯,還是讓它自己跟你們說吧!」墨九狸微微一笑道。
實在是她也不知道究竟怎麼回事,兩株墨蓮為什麼會融合到一處,又為什麼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不過,她看的出來這蓮花杖,應該就是黑棺所煉化而成的!
果然,隨著墨九狸的話落下后,她手裡的蓮花杖閃過一道黑光,兩朵長在一起的小小的並蒂墨蓮,從蓮花杖上面漂浮了出來……
直接落到了墨九狸的肩旁上面,看了眼墨九狸和小書等人道:「我也不知道那黑棺是什麼東西,只能感覺到裡面有我需要的力量,可以讓我快點變強恢復,還可以救姐姐!原本我以為沒事,誰知道會被反噬!要不是姐姐剛好醒來,我可能就被吞噬了……」
小墨蓮的聲音有些鬱悶的說道。
「姐姐醒來后,只來得及跟我融合,並且告訴我怎麼煉化那黑棺!而且,如果我們想成功活下來,徹底煉化黑棺,只能選擇將自己和黑棺一起煉化,煉製成為至尊神器!我想留在主人身邊,姐姐也尊重我的選擇,所以我才會變成這樣!其實我有神智在,只要一株生靈草就可以了!可沒想到主人丟給我三株年份極高的生靈草,我來不及分解只能全部煉化!所以才會引來這麼多雷劫,不然最多也就三十六道雷劫罷了!」說到這裡,小墨蓮無語的看了眼傻眼的墨九狸。然後接著道:「不過,因為主人給我的生靈草多了,年份又久遠,才能使我可以在主人不戰鬥的時候,脫離蓮花杖,只要主人戰鬥的時候,我回去就可以啦!這樣我平時就可以住在空間裡面修鍊,說不定很快就能修出靈體呢!」
小墨蓮心態極好的說道,眾人聞言,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是小書震驚的看著小墨蓮問道:「墨蓮,你的意思是,你現在也是器靈?還是至尊神器的器靈?」
「是啊,小書哥哥,我現在也是器靈哦!」小墨蓮開心的花朵直晃說道。
因為跟另一株墨蓮融合了,小墨蓮似乎是因此圓滿,性格也變得很開朗了! 如果你是一個恐懼的家長,你肯定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你的恐懼越大,你眼中小孩的問題就越多。恐懼導致掌控。你越恐懼,你越傾向於去把握住某種東西,以讓你自己有安全感。
對於一個家庭來講,你是樹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問題在孩子上身的“開花”。孩子是你的投射影幕,當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問題,那是你自己問題的內在投射。
從本質上講,不存在有問題的孩子,只存在有問題的家長。家長意味着“頭腦”,孩子代表着“心”,當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現問題時,那是“頭腦”出了問題,“心”一直健康,心怎麼可能有問題呢?
賭後老公惹不起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問題,是你自己問題的投射。沒有你的角度、判定、認爲,你眼中會有有問題的小孩嗎?
如果你眼中有有問題的小孩,那是誰的問題?誰製造出了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你,你創造了一些問題概念,然後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塊完美無瑕的玉看成了一塊醜陋的石頭。
如果你看到你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要尋找他的問題,先反過來,在你自己身上尋找問題。如果你看到銀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儀的鏡頭上有沒有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恐懼的家長,你肯定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你的恐懼越大,你眼中小孩的問題就越多。
恐懼導致掌控。你越恐懼,你越傾向於去把握住某種東西,以讓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頭腦,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們像水一樣流動,很難被掌控。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駕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駕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懼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問題也就越多。小孩是一個有問題的小孩。真是這樣嗎?沒有你的恐懼,沒有你的壓制或判斷,他是一個很難教育的小孩,這是真的嗎?問一問你自己。
人們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長大以後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一個小孩長大以後呈現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那就是讓他按照天性成長。
如果一個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樣子成長,他長大以後的智慧和能力將會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樣,而是你特別有意識地去培養或訓練他,成年以後,或許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錯,但是他的智慧心將發揮不足。
如何才能讓一個小孩天然成長?當你成爲一個完全無懼的家長的時候。
放一匹小馬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無懼的心啊!他會擔心小馬在道路上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他會擔心,這樣地放任着小馬,它以後怎樣,它長大會如何,等等。你怎麼敢對你的小孩撒手?你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在一個小孩的自由形態上。可以看出一個家長無懼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樣大膽的人,他的小孩無法享受那純然無邊的天空大地。
在孩子面前,我們似乎都是上帝。在一個幼小的孩子面前,我們總是在無意識中扮演上帝:我們知道什麼東西對他最好,我們知道什麼樣的道路對他最好……從其一生的長遠角度來看,你真的知道什麼對你的小孩最好嗎?以你的“知道”來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認爲是好的或對的東西強加給你的小孩。那就是挾持和強迫。你在挾持他的生命自由,你在強迫他的心。
在那無明中,以愛或對他好的名義,你對你的小孩做過多少蠢事你知道嗎?當一個人在無明中時,你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怎樣對待他人。你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你的小孩。你用責備自己的方式責備他。當你還是一個有許多問題的家長時,你怎能教育出一個和你不一樣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爲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爲你不希望他成爲的那部分——他就越成爲你內心中所討厭的自己的那個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纔會越來越不像你。他纔會越來越發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沒有的新的部分
你確定什麼樣的道路纔是你的孩子該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你是上帝嗎?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樣去做,徹底撒手讓你的“孩子”自己成長。看,那天底下的衆生——老虎、獅子、螞蟻、蜜蜂,哪一個不是它們自己在成長,上帝可沒有操控它們的人生道路哦。
人們往往把知識多當成有智慧,這是個錯覺。在這個錯覺的影響下,人們都期待自己的知識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頭腦裏裝知識,這也導致他們的教育模式是這樣。家長們在自己身上的“希望”過期了以後,他們把曾經對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腦子裝更多的知識唄。如果一個小孩在四歲時就能識別兩千個字,背誦《三字經》、《千字文》,我們就以爲他很聰明。而這有什麼用處?你只不過是在往一臺電腦的硬盤上多儲存一些數據而已。
智慧是一種空盈的狀態,而不是一種滿實的狀態。過多的知識只能使一個頭腦變得狡猾,而狡猾並不是智慧。電腦能夠隨時調度出千萬知識信息,但電腦並不是一個智慧的人腦。對於人來講,智慧不取決於他裏面的有,而取決於他裏面的空。當他裏面空的部分越多,他運用知識的空間和能力就越大,猶如電腦的硬盤和內存裏空白越多,它的運行速度就越快一樣。教育你的小孩,給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滿。如果你把他的頭腦填得太滿太實,猶如一個瓶子被塞得太緊太實一樣,它那裏面的空就成爲死空,這樣一個小孩的智慧就發揮不出來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裏面的空。知識教育是一種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種空的教育。記住保留給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請重視智慧教育勝過知識教育。
我們衡量自己對一個人是否有愛或愛有多深,往往會看對他有沒有要求、期望或負不負責,或那程度有多深。當我們對一個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們越負責時,我們就越愛那個人;反之,我們就不愛他,或愛他不深。這是真的嗎?這是一個錯誤。
要求、期望或所謂的負責,僅僅都是恐懼的替代物。它們是恐懼的另一種化身。另一個名字。要求、期望和負責意味着愛,你確定那是真的嗎?在我們的教育中,因爲我們自己有恐懼,結果“要求”“期望”或“負責”成爲了我們與另一個個體的聯結。當我們對他要求、期望或負責時,這能使我們感到與對方聯結得更深、更緊。使我們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爲了彌補安全感的,當一個人越強調教育,其背後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種掌控,它建立在對未來和恐懼的幻覺基礎上。教育是恐懼的面目,一個人越恐懼就越需要它,一個人越恐懼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萬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而實質上。在人的智慧創造之中,也只有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義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負責是不是愛?嚴格地說,那不是愛,那是完全的恐懼。
我們對教育應持什麼態度?將它的意義下降到最低。沒有人需要教育,他們需要自我教育。
因爲家長心存恐懼,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他們在無意識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當成了他們自我安全感的“人質”。你必須變成優秀和美好的,否則我就不安全;你必須變得有能力,否則我怎麼能夠安心?瞧,家長們在把孩子變成他們內在安全的要挾物了。
當一個小孩是一個家庭中的“人質”時,你猜。這個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變成了整個社會或家庭的內在恐懼之河上的波濤,他當然無法獲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當你恐懼,他能感受到恐懼,即使他很小;當你放鬆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個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聲音和信息。
一個好的家長,應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來。對於覺悟的家長來講,教育孩子只是個藉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當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會變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沒有把孩子當成你的“人質”?來檢點一下你自己。盤查你內心的恐懼,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開始。教育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治療,它治療的正是人類之心的恐懼和愚癡。來從更深的層面理解教育。
我們常常會說,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愛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嗎?當一個人內心還存有恐懼時,他對另一個人的愛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愛是什麼?並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給他,也不是他要什麼你都能滿足或給予。真正的愛和此無關。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爲。它沒有要求,它裏面沒有任何恐懼的陰影,它不隱藏任何掌控的企圖。它像太陽給予萬物光和熱一樣,給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來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試圖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愛是完全無條件的。無論如何你都愛他,怎麼樣你都愛他,你的愛甚至和他無關。這纔是真正的愛。這愛像老天對萬物的態度一樣,給予你但對你沒有要求、沒有期待,他對你無爲。
如果把這個標準稱爲真愛的標準,那麼來檢點一下你對孩子的愛是不是真愛。你期待他學習好,你期待他做個好小孩,但你知道你的期待曾經暗地裏帶給他多少壓力嗎?你越期望他好,你越形成自己的壓力。這對小孩的成長有好處嗎?我們對我們的小孩沒有期待,他怎樣我們都愛他;我們盡己所能,但不要求他。這纔是真正覺悟的父母的愛呢。
對孩子沒有期待的教育,並不比對孩子有更多所謂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思考一下,你覺得是這樣嗎?在對待小孩的問題上,來重新思考一下你的愛,那是不是真正的愛? 第248章
墨九狸半天才回過神來,原來自己被劈的那麼慘,完全是因為自己造成的啊!都是因為她擔心小墨蓮的安全,才會在它要生靈草的時候,直接沒問人家需要多少的,丟了三株年份最久的進去……
墨九狸不由得扶額,還好那會兒她心急之下,只找到了三株年份久遠的生靈草,這要是找到個幾十株的話,墨九狸簡直不敢想下去了……
墨九狸看著手裡沒了小墨蓮的蓮花杖,依舊帶著一種平凡而神秘的感覺!只是這似乎有點大吧!她也不能走到那裡拎著一根法杖是不……
正在這麼想著呢,原本一米長的蓮花杖,轉眼間化為小小的一根,跟牙籤差不多大小,不細看根本都找不到……
饒是淡定如墨九狸也有些傻眼了,如果不是因為即便縮小了,也依舊是漆黑如墨,帶著兩朵小花,她都要以為自己手裡的,該不會是傳說中孫悟空的金箍棒了吧……
「主人,金箍棒是什麼啊?」小墨蓮好奇的問道。
「咳咳……沒什麼,這怎麼回事?」墨九狸回過神尷尬的咳了咳,指著手裡的黑色牙籤問道。
「主人,蓮花杖本來就是我和姐姐加上黑棺煉化而成的至尊神器!雖然我不知道那黑棺是什麼東西,但是很強大就是了!蓮花杖到底有多少本事,主人以後慢慢就會發現了!不過,我可以告訴主人的是,蓮花杖只是它的名字,其實它是無形的哦!」小墨蓮神秘的說道。
「無形的?什麼形狀都可以?」墨九狸聞言眼睛一亮,挑眉問道。
見小墨蓮點點頭,墨九狸心念一動,原本手裡黑色的牙籤,瞬間變成一朵黑色的蓮花,跟肩膀上的小墨蓮一樣,不過是一朵罷了……
墨九狸又試著將其變成一把劍,一個匕首,一根針,最後變成一口黑鍋!果然如同墨蓮說的,蓮花杖是無形卻可以千變萬化的,不是真的無形,而是形隨她心的……
小書等人看著自家主人手裡,拎著一口黑鍋,集體無語!主人你這一身紅衣,手裡拿個鍋,是想鬧哪樣啊啊啊啊啊……
「主人,外面的人都以為你在煉丹呢!」小書不忍再看墨九狸手裡的黑鍋提醒道。
「煉丹?還是煉器吧!」墨九狸想了想心念一動,手裡的黑鍋轉眼,變成一把漆黑的蓮花軟劍!
兩朵墨蓮正是劍柄,這樣一把漆黑的軟劍,一看就不是凡品!
「對了,這至尊神器,會不會被人看出來?」墨九狸擔心的看著小書和小墨蓮問道。
「放心吧主人,這個界面,還沒人看的出至尊神器!最多看出這劍的不俗,無法知道品級的!」小書說道。
「嗯,那就好!那我出去了,墨蓮就在空間裡面修鍊吧!」墨九狸說道。
「知道了,主人,我會努力修鍊的!」小墨蓮點頭說道。
墨九狸點點頭,這才心念一動出來空間,小雷看到墨九狸出來立即開心的喊道:「女神,女神你沒事吧?」 天力靈示:已經成人的我們,與我們年邁蒼老的父母之間,仍有着各種各樣的糾纏甚至衝突。從“媽媽很少把我抱在懷裏”,到“我一直不把頭髮紮起來,因爲我爸過去經常嘲笑我的扇風耳”,以及在不恰當的時候打到臉上的一記耳光,不斷重複的令人難堪的言詞,偏向其他孩子而忽視自己,控制過嚴……我們可以抱怨父母的事情,似乎永遠也列不完。這些痛苦的回憶反覆被喚醒,甚至擾亂了我們現在的生活。
柳柳以母親爲恥。“她經常指着肚子上的傷疤告訴我,知道我生你多不易嗎?”這讓柳柳覺得母親是個可恥的敲詐者。“她的態度直接影響了我的人生:我上大學時剛和男生交往,她就罵我不要臉!我剛二十出頭她就催着我趕緊結婚;等到我離婚了,她又天天嘮叨:我看你怎麼嫁得出去!我真絕望:我怎麼會有這樣的母親?!我今天的一切不幸,幾乎全是她造成的!”
已經38歲的媒體總監童佩佩一直單身,她自嘲自己有恐婚症。“而這與我父母有很大關係。”她說,“他們是最失敗的父母!從我記事起,我們家就充滿內戰。我每天一睜眼,就聽到他們在爭吵,甚至互相扭打在一起。這就是我看到的婚姻樣板!我怎麼能夠相信婚姻呢?”
的確,我們今天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困難,可能就是由原生家庭帶來的。他們是有缺陷的父母,他們受到指責可以理解。而那些對孩子愛得太多的父母,同樣免不了被指責的命運:對孩子過度關注,讓 他們感覺不到自由。爲什麼要翻父母的舊賬?必須承認,埋怨父母,有時候是一種解脫。“成年以後對父母的抱怨,很多時候是因爲我們需要這種抱怨,這些抱怨可以使我們的某些問題合理化。輕而易舉地把賬記到父母的頭上。”
然而,把成年後失敗的責任全都推到父母身上,則可能是無法擺脫兒時對父母的依賴。
47歲的鄧剛無法談一次正經嚴肅的戀愛。坐在精神分析師面前,他不斷地抱怨父親不懂溫柔。可恥,沒有能力讓媽媽幸福。“心理治療師突然對我惱火,他說,你反覆地倒騰這些痛苦的記憶,就是想爲你不敢結婚找藉口!但這些不是你父親的錯,而是你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這些言辭雖有些過分,但卻讓鄧剛清醒了,他看到了自己爲什麼一直藏在父親背後:是爲了掩飾自己的恐懼。
“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能使我們獲得某種快感。只要是爸爸媽媽的錯,在自己沒能力保住工作或者留住愛情的時候。我們就不會覺得自己應該承擔責任。這樣,我們仍然束縛在幼年時對父母的依賴關係裏,並且通過對父母的不斷責怪來保持這種依賴關係。”
通常,這會通過更隱蔽的方式表現出來:在事業上不求發展,不願意結婚。缺乏自信,違背自己的意願……我們抱怨命運的不濟,而問題的關鍵其實是我們需要在心理上“斷乳”。
接受自己是他們孩子的身份。爲人父母,不可避免地會在孩子面前犯錯,甚至是嚴重的錯誤。導師說:“我們應認識到,絕大多數父母並不是心理學家。”
一位女士致信美國心理學家杜布森博士,說父親一直不給她必要的關愛。杜布森博士回信說:“如果你父親是個盲人。你不會因此而不愛他吧?實際上,你父親就是情感方面的一個盲人。他看不到你的需要,也意識不到對你的生活漠不關心給你帶來的傷害。情感方面的障礙使得他體會不到你的感受,也不可能瞭解你的期望,你要學着接受你父親還會繼續給你帶來傷害的這個事實。”
這也意味着,我們不再期待父母有什麼改變。“接受是一個內心不計前嫌的過程。”法國心理學家瑪麗茲說。“接受他們,首先就是接受自己是他們的孩子的身份,接受自己身上的血統和基因,接受爸爸媽媽不是盡善盡美的,他們都是有缺點的普通人。他們在當兒女時也都有過痛苦和怨恨,他們在爲人父母后也已經盡其所能,做了他們能夠做的事情。”
接受父母的缺點和不足既是成熟的表現之一,也可以讓我們從對雙親的依賴中走出來。
和解:由誰開始?什麼時候?
嬌妻有毒:總裁大人請小心 一旦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父母親,也就等於接納自己,更進一步說,也就是讓愛走入我們的生活,那麼我們就已經邁出了與父母和解的第一步,也是最爲艱難的一步。
然而,我們在電影中常看到的子女與父母和好如初的情形,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看到。因爲內心的障礙,我們總是拖延與父母和解的決定。這,往往會讓我們因爲錯過了機會而痛苦。
劉湘一直都在怨恨父親阻撓自己與所愛的人在一起。不幸的婚姻讓她有勇氣對抗父親。父親病重、病危、病故,她都狠心不出現。可是,在父親的死亡面前,她的心早已鬆動。她無法相信,如此強大的能夠控制她命運的父親,也會被死亡擊倒。她想大聲地告訴他這些年來她所經歷的、她所憤怒的,她還想叫他一聲“爸爸”……
然而,父親的去世打碎了她想當面和解的願望。最終,劉湘來到父親的墓前。就像堤壩的缺口打開了一樣,劉湘終於哭了出來……“其實,我早就原諒了爸爸。”這一次,劉湘和父親不再有隔閡,他們終於回到關係的起點,“他永遠是給了我生命的父親!”
已經59歲的作家老鬼是已故作家楊沫的兒子,在楊沫生前,這對作家母子的關係一直很緊張。“文革”當中,老鬼在父母捱整的時候打砸搶了自己的家,“其實就是發泄多年積累的怨氣。母親對我太冷漠。”他們甚至數次斷絕母子關係。“我多苦都一個人挺着,從沒乞求過她。”
母親去世之後,老鬼非常痛苦,他寫了《母親楊沫》這本書向母親致意,在寫作中。他真正地與母親和解了。“我一直保存着她生前用過的口紅、胭脂、擦臉油以及很多隨身的小東西,經常拿出來聞聞,總覺得那上面有媽媽的味道。對媽媽的感情很複雜,有愛。有恨,有尊敬,也有蔑視。但如果有來世,我還給她當兒子。”
“講和只能從子女開始。”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東華說,“我們必須看清這一點:什麼都可以彌補,惟有親情不可彌補,不要等到我們想原諒父母的時候,子欲養而親不在。”
很多心理治療師認爲,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與他們和解是很有必要的。“即使你很不擅長言辭。即使你要克服很多的心理束縛,最好是儘早把事情攤開來說清楚。”心理分析醫生居伊?科諾說。他花了多年的時間去與父親講和。“現在,我可以說我有兩對父母:經常與我發生衝突的爸爸媽媽,與我和解後我重新認識的爸爸媽媽。”正像我們所認識的那樣,與父母的和解之路。可能是漫長的,但對我們來說,卻是彌足珍貴的旅程。
與父母和解的兩個階段
1、指責階段
在接受父母的過程中,首先需經歷一個階段,即“指責階段”。在這個時期,我們只要與他們見面,就只有抱怨和不滿。另一些人正好相反。他們很難對父母抱怨。而在抱怨說不出口的情況下,成人子女與父母看似和睦,但很可能因某個導火索而引發一場關係的地震。
2、盤點階段
經過“指責階段”後,會進入“盤點階段”,也就是我們看到父母缺點的同時,也能看到他們的優點。慢慢地。我們的記憶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過去做些修正,痛苦的回憶會漸漸淡薄,令人愉快的記憶則會凸顯出來,父母的形象也就變得可以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