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都,忽然一道靈光乍現。是夜,曹操和獻帝睡眠時,夢到一尊神靈出現答謝。
“行了!”伏青花了一天時間琢磨金龍玉墜的妙用,對孟姜女道:“明日你將範喜良引出來,我幫你救下他就是。”
聞言,孟姜女靜靜等待第二天的清晨。一大早便藉助手中青色寶珠撼動長城,逼得金甲神人重新現身。
“孽障!焉敢壞破龍城氣運!”手持金劍,範喜良帶着一衆戰魂英靈從長城內部走出。不等範喜良重新鎮壓孟姜女,伏青瞬間出手。
雙手捧着手中玉墜,一道黑色龍氣飛出,落在範喜良身上:“恭謹蒼靈上帝,承黑秦氣運,敕封守城英靈範喜良爲長城佑聖公!”
洪亮的聲音響動,一道靈光漫漫而上衝入天界。
秦朝的龍氣!強行被伏青引動,許都中的和氏璧忽然光華一亮,一條黑龍飄落到長城,加持在範喜良身上。
封神!不是被龍氣所作用的護法傀儡,而是一位真正掌控萬里長城的守護之神,鎮守華夏氣運命脈!
這是嬴政昔年想做,又沒有做成的事情。人皇一脈因爲昔年三皇五帝的存在可以冊封香火諸神庇佑國祚。但嬴政還沒有冊封長城佑聖神的時候就忽然暴斃身亡。如今在伏青的操控下完成夙願,秦皇的龍氣主動加持在範喜良身上。
一尊新的神靈誕生,藉助長城匯聚無數年的氣運和香火,瞬間凝聚一個大公等級的神位,猶在伏青之上。
蒼靈上帝,蒼乃正青,指的是炎黃一系尊奉的五上帝中的太昊伏羲氏。
火雲洞,三清法印鎮壓在此,鎖住其中一應聖皇先帝,在火雲洞的大殿只有一座座石像承載香火。
隨着伏青的禱告,最中央的一座石像炸開,一尊人身龍尾的神聖驀然現身,不由大笑:“到底是我華夏一脈氣運不絕!太上聖人,你以爲你當初斷了我火雲洞一脈,封印我諸皇先帝便勝了?如今我們看着吧!”火雲洞,一道青光投入元羲法界青帝祠。
炎黃一脈,歷朝歷代,必然要祭祀天地祖神,東方青帝有着專門的配祀,也有一座青色天壇立在許都。
在任何一個朝代,遷都都是一個極爲麻煩的事情。除了相應規格的宮殿,還有各種祭祀用的神靈天壇都需要重新建立或者搬遷。
青帝領域驀然點亮,三十三天上三清天中或輕嘆,或冷笑。但三清聖人無一例外,都知道這位伏羲的報復開始了。
上古時代,神人混居,女媧娘娘造人在前,伏羲大神教化在後。伏青曾經說過一句話,媧皇塑身,羲皇造魂。
這所謂的“魂”,指的是靈智。承蒙羲皇等一系列祖神的教化,有巢築屋,燧人取火,伏羲街網捕魚、精研八卦等等……
是這些前人們的功績纔有了炎黃一脈的精神代代傳承,這是塑魂!
古人將伏羲女媧視作一對,實質上也是一種暗指:母親是生身精血造化,而父親纔是教導成人。
後世三字經也有云,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啓蒙這是父親的天職。
因此,在炎黃一脈中首先尊奉的是象徵父母的祖神們,故而有着三皇五帝的聖德傳說,並且將三皇五帝中的幾人神話,就就是後來人族尊奉的五方天帝,遠比什麼玉皇大帝要早。 逆差 但後來,太上聖人奉鴻鈞法旨教化人族,兩者間逐漸有了衝突,纔有了火雲洞之禍。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跟一衆佛祖菩薩講解三乘妙法,忽然擡眼看到伏羲神光普照元羲法界,有席捲三千世界之勢,不由嘆道:“伏羲大聖混元在即,日後東方又有紛爭了。”
忽有一陣梵音響起,準提佛母的二十四臂金剛化身前來:“師兄,元羲法界有一樁大事關乎我佛門日後興衰前程,不知師兄準備如何?”
阿彌陀佛有些犯難:“伏羲道友再臨人間,必然要清算當初諸聖鎮壓他火雲洞諸聖賢的因果,不知道這次女媧娘娘可要出來?”
聞言,準提笑道:“女媧娘娘當初便不欲插手人族教化,不然也不會隨便將教化之權任太上道友拿去。後來女媧娘娘也不過是不忿三清害得伏羲道友失去一次混元道果的機會纔對通天道友動手。這次伏羲道友成就混元道果乃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娘娘恐怕不會再插手吧?”若是當初女媧娘娘較真,太上道祖如何從造人聖母手中拿走教化權柄?
阿彌陀佛唸誦佛號,隨即一朵優曇花飛到婆娑淨土釋迦如來處。
佛門有三世佛祖的說法,阿彌陀佛乃西方極樂淨土之主,藥師如來是東方琉璃淨土的主人,而如今的萬佛之主乃釋迦如來,中央婆娑淨土之主。
釋迦如來如今正跟諸門人講解經文,忽然見一朵靈花飛來,不覺拈花一笑。大迦葉尊者有所領悟,後來傳下一門拈花指法。
“如今元羲法界有一幢大機緣跟我佛門有關。西方教主座下正法明如來已經轉世人間,何人慾要代我婆娑淨土走一遭?”
下方諸人議論紛紛,最後一尊羅漢出面接旨,前往元羲法界於天竺國轉世……
青帝祠,伏羲的神念降臨不久,忽然又有一道清氣飛來鎖住青帝祠。
伏羲一身帝袍,見外面清氣封印冷笑:“太清,怎麼?還想要封印吾等?如今就你一個降臨神念,你那兩個師弟可還在三十三天呢!”
“唉!”一老者拄着扁拐而行:“恭喜陛下重歸三界。”
“沒什麼可喜的。”伏羲面無表情:“要不是當初某些人逼迫,孤亦不會離開三界許久。”
太上道祖的化身道:“若論及根底,當初三位聖皇若是安心高坐火雲洞鎮壓人族氣運,不也沒有後面那些事了?老道又何苦折騰出來漢朝?”
“鎮壓人族?孤等坐鎮火雲洞不可離開一步,須得奉你八景宮符詔辦事操控王朝更替。想你太清何等何能敢插手我人族事宜?”臉色冷漠,磅礴龍氣沖霄,即便是一縷神念隨帶的龍氣也讓剛剛走上青木之道的伏青望而不及。
太清道人扁拐一點,身上先天清靈之氣圍繞,避開龍氣:“那麼還是說不通了?”
“人族事,人族自行而爲,你作爲先天聖人,在你的八景宮好好修道就是!”伏羲搖頭:“加上當初你們幾個害的孤混元道果崩毀,這般仇恨不清算一番,孤若不把天庭那位拽下來,心中這口惡氣斷然難除!”
聽聞這件事太清聖人一臉無奈:“當初昊天轉劫走了一遭還算不得賠罪?”
聞言,伏羲氣樂了:“老道士,若是孤毀了你的道途,然後一縷神念轉世走一遭,可算是賠罪?若你這般胸懷,明日孤滅了你太清一脈苗裔,隨後神念轉世百世你看如何?”
太清聖人啞然:“罷了,既然陛下要藉此元羲法界了卻一應因果,老道奉陪就是。只是我等不可插手外界,只能高坐廟宇,觀看弟子們而爲。”
“善!”
青帝祠中光輝散去……
不提上界的各種安排,伏青冊封範喜良後,範喜良自身掌控長城龍氣靈智恢復,見孟姜女被自己鎮壓長城之下無數年連忙將她救出。一時間二人悲喜交加。
“封!先秦亡女孟姜爲佑聖元妃!”
範喜良執掌長城鎮壓外敵妖邪,孟姜女作爲他的妻子,便是所謂的佑聖元妃,兩者同享祭祀,夫妻一體。
冥冥中,一道曠世姻緣圓滿,一縷紅線落在伏青頭頂,而伏青自身卻無有察覺,只是靜靜立在一邊見孟姜女夫妻夫妻團圓。
“尊神,按照諾言此物送你。”孟姜女跟範喜良團聚,想起自己答應伏青的話,將手中青色寶珠送給伏青。
伏青接過,一縷先天木靈之氣入體流轉道身,瞬間他的妖氣演化大半,又有龍珠吞吐靈氣演化五色毫光。
煉氣化神五重!居然成就陽神天仙道果又進了一步!
範喜良這時也道:“承蒙殿下相助,此物便送給殿下參悟龍道。”長城流光一轉,一道龍形符籙被他取來遞給伏青。“此物匯聚長城龍氣真諦,對殿下化龍或有幫助。”
“那本神便不打攪二位了。”伏青壓下激動心情,收起寶珠符籙拉着呂布離開。
作者有話要說:神話人物卡
準提佛母:《封神演義》中的準提道人。
阿彌陀佛:《封神演義》中的接引道人。
太清聖人:三清之一,不需要多言。
伏羲大神:人文初祖,羲皇,太昊帝,作爲炎黃尊奉的祖神,有着很多種說法,形象光偉正!
插入書籤 在黃台吉貌似親切的詢問和下方眾人的注視下,莽古爾泰發覺自己已經陷入了一個兩難的處境。在黃台吉分析了對付明國的戰略和岳托對明國的一系列控訴之後,向明國發動進攻以展示后金的武力,已經成了今日會議的唯一選項。
作為後金國內一直主張對明國採取強硬姿態的莽古爾泰,在這樣的局面下要是改口讓大家三思而後行,用對話來取代戰爭,那麼他不但會讓在殿內的女真親貴們大失所望,后金國內的那些對明強硬派要是聽到了這個消息,估計也要放棄對他的支持了吧。
莽古爾泰雖然在政治能力上不及黃台吉遠矣,但卻並不是一個無知莽夫,否則也不會在天命末年被努爾哈赤用以壓制代善在內的一乾貝勒重臣了。
到了這個關鍵的時刻,他的頭腦反而異常清晰了起來,想起了返回之前同弟弟德格類的一場徹夜長談。若說在後金國內莽古爾泰有什麼最為信任的人的話,那麼同母弟德格類必然佔據其一,而另一位則是同母妹莽古濟。
不過莽古濟的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岳托,一個許給了豪格,這使得兄妹兩人的關係在這兩年內變得有些疏遠了起來,因此德格類便成了莽古爾泰最為信任的人。
德格類雖然奉黃台吉之命前去勸說他接受瀋陽的命令,但他也為莽古爾泰分析了后金國內的形勢,認為這個時間起兵反對瀋陽毫無勝算,反而會讓黃台吉抓住把柄對付正藍旗,最終讓莽古爾泰身敗名裂,為八旗將士所憤恨。
不過當莽古爾泰接受了眾人的勸說,準備聽從瀋陽發出的命令,把軍隊交給德格類,自己輕身返回瀋陽時,德格類卻又再次找到了他,兄弟兩人進行了一次秘密的長談。
這次長談其實也沒多少內容,德格類只是告訴了兄長,他在離開瀋陽之前曾經去拜訪過阿敏府上的宋先生。雖然阿敏被黃台吉治了罪,但是以卜算聞名瀋陽的宋獻策卻在第一時間被代善接回府上保護了起來。
德格類和宋獻策有過幾次往來,知道這位二貝勒府上的宋先生不僅精於卜算,而且頭腦也相當的靈活。加上他還知道,愛爾禮之所以沒有被黃台吉一網成擒,就是這位宋先生給留下了後路,因此在得到了黃台吉的命令之後,惶惶不安的他便冒險去求見了宋先生。
德格類求見宋獻策,一是想要問問自己這趟出行的吉凶;一是想從宋獻策這裡討要個解決兄長困境的主意。他也清楚,即便是莽古爾泰聽了自己的勸說返回瀋陽,也不意味著大汗和兄長之間從此就相安無事了。
宋獻策聽了德格類的請求之後,倒是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德格類最後也一五一十的向莽古爾泰訴說了這件事。當初聽德格類說起這個主意時,莽古爾泰並沒有聽進去,還為此訓斥了弟弟一番。
但是現在看著黃台吉面帶微笑的樣子,莽古爾泰突然就浮現出了德格類說過的這個主意。宋獻策的主意其實並不算高明,他對德格類說的也只有四個字,崇滿抑漢而已。
剛一聽到這個主意,莽古爾泰第一反應是,這位宋先生居心不良,是想要來顛覆后金國的姦細。跟著父汗一起打天下,最終創建了后金國的莽古爾泰,在努爾哈赤身邊待的時間可不算短,雖然他不及黃台吉有出色的政治天賦,但是在父汗的熏陶之下,對於政治並不是一無所知的。
當初建州女真之所以能夠掃蕩女真諸部,使得愛新覺羅部能夠最終統一女真各部,建立了這個可以同明國抗衡的后金國,並不單單在於建州女真兵強馬壯,還在於女真諸部聯軍人心不齊,各部之間互相提防、猜忌,最終給了父汗各個擊破的機會。
后金建國至今也有一十四年了,在多年征戰和屠戮之下,國內人口不過也就百萬之眾,和父汗起兵前遼東一地上千萬的人口相比,存活下來的人口不過十而剩一罷了。
即便是這剩下的百萬人口中,漢人的數量和女真、蒙古人的數量比較,也要接近1:1。在父汗生命中的最後幾年,曾經一度想要把后金國變成女真和蒙古人的國度,因此常常不分青紅皂白的對國內的漢人進行整村整屯的屠殺。
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不少女真人極為支持父汗的做法,認為只有把這些漢人全部屠盡了,明國才會熄了收復遼東的心思,讓遼東真正成為女真一族的樂土。
不過針對漢人的屠殺沒開始多久,除了努爾哈赤以外的女真人都開始反對起這項滅絕漢人的政策來了。作為一個剛剛從山林中走出的漁獵部族,女真人很快就發現了,他們屠殺漢人之後,最為不便的居然是他們自己。
不管是修繕房子,挖掘壕溝,製作服裝,還是製作各種手工業品,離開了漢人之後,女真人的生活待遇都開始急劇下降。特別是一個以武立國的民族,女真人常年累月的背負著兵役,基本上每三丁就要出一丁服役。那麼在女真人服兵役的期間,能夠幫他們在田地里幹活的,只有那些吃苦耐勞又性格溫順的漢人尼堪了。
那些早就投靠後金的漢官漢將也極力為自己分辨,認為現在還留在東北的漢人都是遵從於后金法律的國人,不是外國之人。他們和女真人、蒙古人一樣奉努爾哈赤為自己的君主,把明國皇帝視為外國之君,在戰場上同樣為天命汗揮舞著刀劍,因此天命汗應當將他們也視為自己的臣民才對。
這些漢官漢將為自己的辯解得到許多女真親貴的認同,也使得一向固執己見的父汗第一次中斷了自己頒發的命令。之後父汗就因為病重而無暇再顧及對國內漢人的處置,待到黃台吉接任汗位之後,就順應了漢官們和一部分和漢人交好的女真親貴的請求,大幅度提升了國內漢人的地位,並解放了不少漢人奴隸,算是彌合了國內漢人和女真人之間的裂縫。
直到今日之前,莽古爾泰都認為黃台吉融合女真、漢、蒙的政策是正確的,國內各族人民團結起來,才不會讓后金如同那些被建州女真吞併的部族那樣衰落下去。
不過在這一瞬間,莽古爾泰突然感到內心煩躁了起來,為什麼他還要去考慮后金的將來會變得怎樣?這個國家是他同代善、女真諸部首領跟著父汗打下來的,創立這個國家的時候,黃台吉還只是躲在母親裙邊的一個毛頭小子而已。
而今天,享受著父兄浴血奮戰獲得的勝利果實的黃台吉,卻對著自己的兄長步步緊逼,好似這個國家的一切都是他應得的一樣。莽古爾泰心中頓時惡意滿滿的想著,哪怕是讓這個國家毀滅在自己手上,他也不願意讓這個看似溫良和藹的弟弟順利的拿走自己的一切了。
如果是從前的話,莽古爾泰還要考慮一下,畢竟一旦失去了后金國的庇護,他的家人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明國皇帝對待不服王化的蠻夷,可從來沒聽說有什麼寬大的舉動。
但是現在么,既然明國皇帝已經接納了杜度、愛爾禮等父汗的子孫,哪怕后金真的不存在了,想來自己的家人和族人也未必會落個最壞的結局。素未謀面的明國皇帝,這一刻倒是比眼前這個弟弟更讓莽古爾泰信任了。
莽古爾泰拿定了主意之後,終於開口對著下方的貝勒們說道:「剛剛聽了大汗和岳托貝勒的話語,果然明人對我后金是不安好心啊,我認為只有給明國一個狠狠的教訓,才能讓明人收起自己的妄想,我國同明國之間才能相安無事。大汗,臣建議出兵寧錦,只有打疼了明軍,才能讓他們放棄那些小動作。」
看著對自己低頭的莽古爾泰,黃台吉終於露出了發自內心的微笑,他隨即說道:「五哥之言甚合我意,我們的確是應該同明國好好打上一仗,讓那個南國小兒知道,戰爭不是兒戲,上次他僥倖撿了些便宜,但這次他可沒這麼幸運了。二哥你說是不是?」
代善毫不遲疑的說道:「汗王說的是,我后金兵精將勇,寧錦的明軍更是我國的手下敗將,我國若是出兵,此戰豈有不勝之理?聽說明國皇帝連錦州稍稍能打的祖瘋子都調回了關內,錦州現在是既無大將也無強兵,正是出兵最好的時機。臣也同意出兵明國的主張。」
見兩名大貝勒都支持了出兵的決定,黃台吉於是繼續說道:「既然二哥、五哥都認為出兵明國是正確的,那麼出兵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接下來,我要和大家說說,這一仗要如何打。在這之前,我請大家聽一聽圖納從明國帶回的情報。」
在黃台吉的吩咐下,大政殿內的侍衛從殿外將圖納帶入了殿內。第一次進入大政殿的圖納,戰戰兢兢的將從明國帶回的軍事演習計劃,詳細的為殿內的大小主子們講述了一遍。
聽完了圖納的講解之後,黃台吉便吩咐侍衛重新將圖納帶了出去,這時便有年輕的貝勒沉不住氣的說道:「既然明國早有準備,我們這時出兵豈不是剛好撞上了明國的陷阱?到時豈不是和去年遠征明國關內一樣,要無功而返了?」
顯然去年遵化城下的激戰,還是給了這些年輕貝勒們留下了一個深刻的記憶,使得他們不再把明軍當做軟弱可欺的敵人了。對於本就戰力不俗的關外明軍,聽說對方早有準備之後,不少人的激情頓時退去了不少,開始衡量起進攻的得失來了。
岳托見狀趕緊喝道:「都別吵吵了,既然汗王提出了出兵明國的主張,想來一定是胸有成竹了,都安靜下來,聽聽汗王的布置,再提問題不遲…」 歲月悠悠香火衰
歲月匆匆,一晃十數年過去。從曹操身死,直到曹魏建立,伏青身上被獻帝冊封的神位徹底崩潰。
此刻,伏青在心中有感,擡頭望向北方。
不過還好有金龍墜的庇佑,龍氣帝運的反噬被金龍墜抵消。此物承載他跟王朝的因果,在漢朝帝運消去後又有曹丕冊封的另一道神位。
因爲伏青跟曹操有一樁恩情,所以曹丕無論如何也要繼續加封,以求伏青庇佑曹魏國運。大多正神都是如此,歷朝歷代會不斷給神靈們加持,只求神靈們保佑他們國祚安康。
水以四瀆尊,山以五嶽主,都是大公或者封王的等級。龍氣反噬對小神們傷害極大,但是對他們而言僅僅是鴻毛而已。
“看來日後要好好謀算一番,至少曹魏曹氏要留下一脈香火,纔算是本神還了曹孟德的因果。” 思罷,伏青找來呂布。
“看情況,你目前並沒有歸入幽冥的打算。那麼要在人間存世,也需要無邊煞氣修行。你不妨去長平走一趟。”
“長平?”
“天庭立下三十六路天將,你跟封神榜有緣,日後必然有人來找你麻煩。你去長平收了趙括魂魄,以替代之法讓他替你上榜!”三十六路天將是天庭勢在必得之人,是充填封神榜的人選,便是關羽當初身死被張角收取戰魂,也被玄門衆人聯手壓制,重新搶了回去。
呂布見此,點頭:“那我現在就去?”
“不忙!”伏青將山河扇交給呂布:“此中還有兩道媧皇娘娘的法印,如果路上碰到有人攔你,用娘娘的力量將他們擊退。 崩原 女媧娘娘至聖至德,想來那些人也不敢動你。”
聞言,呂布趕緊將山河扇還給伏青:“我拿了山河扇,你怎麼辦?再碰到天龍和尚,你怎麼迎敵?”
伏青微微一笑,掌心托出一顆青色寶珠:“此物乃先天之寶,匯聚先天木靈之氣而成,即便是天龍和尚我也不懼!”再度將山河扇揣在呂布懷中,直讓他去長平收集煞氣避劫。
三國的這場封神劫數跟伏青無關,但呂布正是劫中之人,而且還是最強力的戰魂之一。
wωω •тTk Λn •¢ ○
送走呂布,伏青閉了水晶宮,專心祭練寶珠。
此物名諱木靈珠,是昔年女媧以五彩石練就之寶,乃五行寶珠之一。
看着其中那一枚先天青木道文後伏青思忖:“傳說女媧娘娘是司掌姻緣的女神,或許跟孟姜女的這段姻緣有關?”
“既然合了木德之道,那就好好祭練吧!”將寶珠吞下,伏青化作蛟蛇之體吸收木靈之氣修行……
轟——!
修行無歲月,當伏青再度醒來時,只見北方氣運破敗,曹魏覆滅有晉朝出,背後有一縷縷氣運直通天庭,顯然是天庭在後面給晉朝撐腰。
伏青神印自行浮現,一道紫色閃電憑空而落,將曹魏當初加持給伏青的神位破碎。
人皇冊封神靈,這是當初三皇五帝留下來的規矩。如今晉朝跟伏青無關,自然不會再度祭祀這位跟曹氏淵源頗深的水神。
氣運下降,一股股業力瀰漫而來,隨後一枚金龍墜浮現在他眉心將業力轉嫁。
目光望去北方,伏青從自身撕下兩片青鱗,吹了口氣投入北方。
忽然北方一陣狂風大作,曹孟德一系的血裔被伏青救下兩人,施展替代之法以蛇鱗取代。然後送二人隱姓埋名保下曹氏香火。
“如此,本神對你們的因果也算了卻。”
伏青身上鱗片隨着他的行動一片片落下,因爲得到先天木靈珠的輔助,他的法力比起原本有了極大提升,體內龍珠有七彩靈光,顯然是距離正果更進一步!只要珠成九彩就可以嘗試着化作龍身。
……
又是二十年,因爲新的晉朝建立把伏青從國之正神的行列剔除。因此,伏青的香火漸漸衰敗下去。氣運回落,除了他自身的井神業位外再也拿不到王朝的加持。
“山中無歲月,僅僅一次閉關,便是人世悠悠變遷。”伏青出關,化作一人身蛇尾的模樣在水晶宮的玉牀上趴着,身下有一張破舊的蛇蛻。蛻皮修行,這是龍蛇一脈的習性。伏青褪去舊的蛇皮,新的蛇皮下透露龍氣。
人身蛇尾,頭頂龍角,身上龍氣自行凝聚兩條青蛟圍繞身邊,碧青色蛇尾暗裏有木德紋理,這些年伏青閉關苦修也是一番大造化。
閉關許久,也該出去看看了。伏青念動,下一刻出現在他的水神祠。這座水神祠是當初曹魏所立,年年有着香火祭祀。但如今,只剩下一座方丈大小的神壇,一座小小的神像祭祀。
“晉朝嗎?”伏青面色冷峻,將薄薄一層香火氣收取,隨後便欲離開。
到底是承了曹魏的人情,目前伏青雖然不比曾經的國之正祀。但歸功於一開始的曹魏宣傳,如今這井神佑靈侯的神名也算傳播出來。沒有國家祭祀,但卻是一尊地方性的神靈。對伏青而言,暫時紮根立足是足夠了。
“殿下可是神水侯?”忽然一個鬼差在遠處冒頭,拿出一張請帖:“我家殿下請您去赴宴。”
伏青本欲離開,不由放下腳步,信手一招,黑金色的請柬落在手中,打開一看,頓時明白這宴非好宴。
正要回絕,忽然見空中一道水線漫過,心知是洛神宓也受到邀請,點頭:“也罷,本神剛剛甦醒就去見下諸位同道吧。”
如今洛陽城的神道不像三國時代那麼凋零,除了井神和洛水女神佔據先機外,還有一位城隍一位竈神以及一位宗布神。
至於修行門派仍然是濯龍宮和白馬寺兩家,不過在伏青觀照之下白馬寺上空有一尊佛陀虛影存在。
正法明如來,昔年觀自在菩薩在過去劫時的佛號,顯然是這位菩薩的轉世身被白馬寺衆人尋得,正在重修佛法。
濯龍宮上空沒有什麼異象顯露,但濯龍宮跟天庭一脈相承,靠山也很強力。
“看來我也只得跟宓姐站在一處,瞧瞧能不能借助羲皇作爲靠山嘍?”伏青一邊想,一邊跟着鬼差去了城隍廟的神域見過本地城隍。
伯侯公王,這是火雲洞當初劃分諸神的等級。王級是人間所能夠容納的上限,除了五嶽四瀆這種被歷朝歷代所祭祀的正神外,城隍一脈也有一位王級的存在。王朝都城所在的城隍必然是王級,統帥整個國度所有城隍神明。
一開始晉朝的根基的確在洛陽,洛陽古都乃歷代王庭所在,故而這位城隍藉此成就王級跟洛神同等。但隨後晉朝遷都,他的神位瞬間受到影響降落下來,如今僅僅是侯位,被稱之爲廣陵侯。
洛陽是大城,尤其他曾經具備王級業位。想來這位城隍之所以難以成爲“廣陵公”,應該是我們周遭這些神靈分薄了他的氣運?伏青走入神域,暗自想着。本來再怎麼衰落,降一個等級也就是了,但周圍神靈太強勢,廣陵侯直接從廣陵王跌落到了侯位。
“佑靈兄!”一位黑袍的神靈帶着周遭兩位神靈走來迎接。廣陵侯身後二神,一個一襲素色宮衫,正是伏青的好姐姐洛神宓。而右邊那人是本地自然誕生的竈神,乃一位紅袍老者。
伏青跟三位神靈見過,坐在洛神下首,居左面。
城隍殿一共有着五個神座,廣陵侯在上面主人位,洛神居左方首位,伏青次之。而右邊的竈神跟伏青相對,似乎還有一位神靈未到。
“竈神僅僅是這幾十年誕生的香火神靈,不過伯等。可是右手第一位空着,莫非這位神靈的神位還在我之上?”伏青心下驚訝。何時洛陽城的神道這般厲害了?
伏青暗中跟洛神宓交流:“姐姐,你可知道這位城隍是哪邊冊封的?”
天庭地府雖然是一家,但裏面也有着彎彎道道。天庭冊封的城隍是拜東嶽大帝,而地府直接冊封的城隍是拜酆都大帝。兩位大帝都是地府之主,但一位執掌泰山地府,一個執掌酆都后土地府。一個是封神榜上的傀儡,一個是后土大神的人。其中也涉及到了天庭上面的派系爭鬥。